close

       

        上一篇所討論的兵法之貌,屬於臨敵時外在該取法的架勢,而自然之道,乃陰陽相輔,兼容並蓄,有顯於外表的陽,相對就有斂內在的陰。所謂孤陽不長,獨陰不生,空有拳架,而無安穩的心,不若是個空架子,無法發揮最好的效果,故兵法之心(The Frame of Mind for the Marital Arts)一篇,就是要讓我們培養對戰時收放自如,冷靜自若的心態。

        五輪書中有載:『兵法之道,惟平常心而已。你的心,無論是在尋常事物裡或是在刀光劍影中,應該毫無而致,應該同樣坦蕩率直,既非緊如即發之箭,也不容許自己有絲毫鬆懈。心要穩居正中,不可偏離,讓其平靜擺動,偏離須於即止、似動非動。』

        大家都知道對敵時要保持心態的平穩、冷靜,也都能說上一段對敵時該有的心態,但是,我個人認為兵法之心,不是單靠強作鎮定或者單純的心理建設,或者是打坐冥想就能一蹴可幾的,如同外在動作與架勢需要反覆磨練,重複百千萬次的練習、修正,才能達到完善的架構,兵法之心亦然,需要不斷地磨練去成就,舉例來說:


        為了培養面對拳腳相向、刀光劍影時刻的平常心,首先得對自己的技術和程度有一定的信心,這代表自己的功夫也得有 三兩 三,不是花花架子或者是三角貓功夫,所以基礎的動作訓練一定要紮實,但打鬥不單是你一拳我一腳的「黑蘿蔔蹲完白蘿蔔蹲」的方式進行,打鬥是瞬息萬變,難以預料的,故單憑著基礎動作的訓練,也難以應付所有的狀況,因此,在單一動作類的基礎功夫有一定水準後,就要透過組合技術、教練餵招練習、約束對打、護具對打、開放對打等循序漸進的訓練,讓我們由淺而深的逐步假設、模擬打鬥的狀況,培養遇到狀況時的身心反應,透過這些練習,讓自己的內在與外在都能習慣暴力、緊張及殺伐氣氛濃厚的衝突場面,如此,才能因為平日的準備充足、且經驗豐富,在真的遇到狀況時,真如五輪書所言,能夠老神在在,「惟平常心而已」;


        當然,臨敵時的平常心,除了是因具有深厚基礎使面對強敵危境不懼怕的信心外,另外就是五輪書所言:『平靜擺動,偏離須於即止、似動非動』的自由心。自由心一詞,取自於柳生宗矩「兵法家傳書」書中,其意義為:心神自由流動的時候,不膠著凝滯於在任何地方。


        練武有種說法稱「招由心發」,所以,當我們打出一拳、踢出一腿、或閃避、格檔對手的一個動作時,是由心念起,身隨之做出反應,心因為要攻擊、要防禦而動念,這稱為放心,如果我們攻擊後、防禦後,心還掛念在到底攻擊有沒有擊中、有沒有效果,到底有沒有擋到、是否確實抵禦對手攻擊,那麼心就為停留在這個當下,而無法回收,這便是心無法自由收放而停滯,因此,培養自我在作任何反應時,心都猶如離弦之箭火速而發,把握機會;而動作完成的瞬間,就要像神射手重新快速張弓搭箭一般,把心從前次的反應中拉回,若能養成習慣,由外在的動作約束內化至心境的自然流動,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能不用刻意提醒自己,就能在搏戰時保持自由心的狀態。


        依我個人之見,截拳道透過強調任何動作初始至完成都由OGP起,OGP結束的方式,訓練我們由外在的身體慣性養成漸入內在的自然反應,以攻擊為例:內心動念至身體出拳,從無徵兆的基本架勢打出明快一擊後,隨勢回復OGP,這時候身體由繃緊、伸張回復至放鬆、自然的狀態,如是心也跟著由動念回復平靜,所以說,OGP就成為一種節奏、動靜的分野點,所以藉由從OGP出手,回復OGP的基礎訓練,讓我們的心從一開始制式化刻意強調收放的練習,到最後自然的收放,再由這個簡單的基礎,循序漸進地由餵招、擊影、約束對打、開放對打來強化實際臨敵對戰時,心的自由收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yygoto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