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我得先說明一下,我從跆拳道的啟蒙開啟了武術之路,其後又因台灣截拳道而引發我對李小龍武術的研究興趣,後來因為逐漸意識到武術的研究除了老師所講的經驗外,更需要建立一套自己對資料蒐集與考據的能力,而為了有明確的資料可依循,我便改投入原本截拳道,並由原本截拳道為起點,往回追溯李小龍武術系統的演進。

基本上,自從離開台灣截拳道後,我才真正開始研究截拳道,在這數年間我並未加入任何道館,但很慶幸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許大哥,大哥投入截拳道研究的時間甚早,對我也分享出很多寶貴的心得,我以這些來自許大哥的心得順藤摸瓜,自己也慢慢地構建一個屬於我個人觀點式研究心得,這幾年持續我做這些研究與訓練的動力,只是源自於我對武術的熱忱,以及對截拳道的高度興趣,我在截拳道的研究希望能秉持有根據、有來由、講科學、合道理的態度與方法,盡量使我的研究成果能隨心得的積累而越為貼近李小龍所留下的那份真理,但由於我只是基於個人興趣,加上精力和才學有限,故目前的研究心得距離李小龍的那份真理仍然尚遠,僅能稱得上是個人對截拳道的一個階段性的理解,所以我的文章在主題與內文難免有時會失焦及資料記載、引用的缺誤,或者存有分析上的盲點或觀點偏失之處,挑出這些錯誤並給予指證只能懇請各位閱覽本部落格的朋友不吝給予指教,但本部落格所載的文章和影片之目的,除了是為自己的心得留下可維護修改的記錄外,也冀盼能夠拋磚引玉,多引起一些武術朋友或截拳道的同好一同參與討論或分享經驗,至於我的心得與技術體現的層次,與截拳道理論與技術的所能成就的武術層次,當然是不可一概而論的。

        對打就好像賭撲克牌一樣,面對未知的對手,在牌局還沒開始前,我們不可能得知對手手底下是怎樣的牌面(除非是戴了隱形液晶體顯影眼鏡),因此在牌局進行間,我們會利用言語、表情、下籌碼量或虛張聲勢的手段去觀察對手,同樣的,在未正式交鋒時,我們當然無法清楚知曉對手的功力程度(除非戴了史萊姆),也必須利用各種虛實的手段去測試對手的深淺,觀察對手的反應和習慣,以此制訂破敵之道,這其中除了涉及肢體技術的發揮外,同時也是觀察、分析、計畫等腦內活動的進行,冷靜、膽識、抗壓等心理素質的支持;

        我個人在接受這幾年截拳道理論的薰陶及技術的鍛鍊後,目前對搏戰培養出一種「希望能在中遠距離、短時間內解決戰鬥」的概念,以致於我在對打練習時總要求自己能夠主動積極的進攻,透過攻擊五法尋找或創造出可攻擊的空隙,並利用步法的切換角度和伸縮敵我空間來發揮較佳的打擊效果;

        以下影片是大概一年前左右,和朋友練習的紀錄之一,大家護具穿戴整齊,朋友還特別戴上16OZ的超大手套加強保護(我們都戲稱為金剛飛拳),對打時他主守,我主攻,這場對打練習讓我有機會磨練如何運用步法將不同拳技做連貫,以及在敵我間維持住一定的施展空間,以發揮較為有效的打擊效率,並且在對手欺進時脫出纏鬥距離,在對手脫開時迅速欺進距…

在這次練習中,我除了嘗試以幾種拳技直接打擊、組合打擊外,也試著以該拳技測試朋友的反應,並藉由他的反應大致擬定一兩個可變的後續攻擊腹案,例如在幾次的直拳打擊後虛晃直拳切入側邊,虛晃左手攻擊而轉用右手勾拳,由於朋友這場反應較為保守,回應的方式大致不脫防禦和欺入,所以我的攻擊腹案變化性也較單純,不過朋友保守的反應倒是有助於我訓練如何以虛實招數轉換測驗對手反應、評估反應特性與反應時間,如何正確地切入對手反應的空隙裡。

P.S感謝紅爺的攝影與配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yygoto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