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知能力(Percipience)或者稱察覺力是武術修行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感知力,才能在搏戰時從細微的變化中透悉對手的意向、

捕捉對手的反應,並適時地給予截斷或趁虛而入。
感知能力就如同雷達或衛星一般,是一項能讓我們格鬥中掌握局勢、

料敵機先,擁有主動與優勢的利器,也就是說,誰擁有較佳的感知能力,

便能掌握住對手還未察覺到的情勢變化,在佈局與出招上就比對手更有餘裕。 

感知能力聽起來是一種抽象的定義,但實際上它還是如同雷達或衛星一般,

可以有實體的技術去建造構成的,簡單來說,在基礎感知能力的養成訓練上,

一開始可與訓練員維持在較為安全的距離下

(也就是踏前一步半左右才能觸及到對方的位置),採取單一動作出招,

以較慢但仍屬自然的速度,走較大的動作路線餵招,

讓受訓者能夠清楚地觀察各動作是如何從預動----發出----到達----回收----完成,

訓練掌握住一個動作從無到有復歸於無的動態變化,

這樣的訓練會讓受訓者在有充足的反應距離/時間下,

逐漸習慣同樣速度做出的動作由始至末所需的歷程,

因為已經漸漸的能從動作裡剖析出整個過程各階段的起承轉合,

開始可以對這樣的動作在較為正確的時間點上做出被動的反應,

例如閃躲、消截、格擋等...,此時便要將訓練難度逐漸遞增,

先由加快攻擊速度開始,接著提高動作精簡性,讓對動作過程的掌握難度提高,

再來便係使用複合式的動作組,當度過這樣的訓練後,

再更進一步的縮短對峙的距離(縮短至踏前一步就能觸及對手的位置),

並視受訓者的練習情況看是要回復採單一動作出招,以較慢但仍屬自然的速度,

走較大的動作路線餵招進行訓練,還是直接以前階段遞增難度的模式訓練;


     透過這樣的反覆練習,會讓受訓者從瞭解

      1.一個動作的運行時間與過程,到

      2.感覺出各過程在整體時間中所佔大略的比例區間,到

      3.掌握住各過程銜接時的細微變化,以致於

      4.能夠選擇在適當的比例區間中做出反應。

就像科技日新月異,雷達與衛星的感測範圍與功能越為廣大細膩,

隨著經驗日益增加,感知能力相對也會變得越為敏銳,

從起初只能掌握片段的動作徵兆最終演進至能夠扣住對手每一個動態的變化,

而且感覺得到變化中隱藏的意圖或者捕捉住動態當下所露出的時機。

當然,感知能力的強弱如同其他條件一樣,都是相對的,比較性的,

何況人也不是機器,在搏戰中會因體力耗損或受擊而產生身心機能衰退的現象,

所以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高度敏銳的感知狀態下,

也會因不熟悉的對手做出陌生的動作而有所延遲的,

但是如果平日對這方面有足夠的訓練,其衰退率可較為減緩,

而憑著經驗法則與觀察對手的慣性,還是可以對陌生的動作歸類出一個脈絡。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老話,武術的訓練是要持續且紮實的,

許多運動都講究「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而主宰生死的武術技術不是應該更嚴謹地訓練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yygoto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