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截拳道的技術背景係由西洋劍和拳擊吸收而來,所以在技術上融合了這兩種武術的特色
,例如靈活的步法、快速的移動、還有截擊、突擊、遠攻等,無可否認的,原本截拳道所展現的
技術動作,充分地表現、印證了其確實係從這兩種武術變化而來的事實,至少,有極大部分的元
素是如此。 
        而原本截拳道如此架構的立意在於:讓我們在搏戰中能夠保持機動性,利用機動性去調整、
變化我與對手的距離,利用機動性去避開對手的攻勢,並在逮到對手空門時,利用機動性瞬間趨
近攻擊,讓打鬥在短時間內結束。這樣的技擊方式,是為了避免調彼此在適當距離內相互攻守,
你攻我擋,我打你防的相互擊打,甚至互擊、交換拳頭的情況而發展成形的。

        但是,擁有了機動性,是否真能完全免除與對手正面衝突的可能,是否真能自若地遊走在對
手周遭,掌控距離,尋求間隙,直到找到機會發出致命性的一擊呢?

        我想,就我目前的程度而言,這是個理想性的目標,非是不能達成,但是需要持續刻苦鍛鍊,
並仔細體會才有可能辦到。

        如果運動戰的理想是能夠成立的,那麼假設,今天我和對手置身於狹小的空間內,無多餘的
地方施展步法,那麼在喪失步法之下,是否也正意味著機動性的剝奪,而面對猛攻的對手,我是
否仍要繼續保持著運動戰的思維?

        我想,不要過於流於運動戰表面的文意解讀,應該提升運動戰內涵的精義,運動戰除了靠步
法保持機動性外,更重要的是妥善地運用機動性,如何妥善運用機動性,秘訣在於對對手動作的
透悉、掌握和條件反射,講白了,就是感知對手的能力,如何在對峙中偵破對手細微的疏漏,包
括意念的猶豫、反應的慢拍以致於動作的遲滯或過當等等,並且瞬間以優越的機動性搶在時機中
攻擊。所以,運動戰表面意義在於藉由機動性開創致勝契機,但深層的意義卻在於藉由機動性把
握住致勝契機,而致勝契機,則源於時刻都能掌握對手動態的敏銳的觀察力,沒有了這敏銳的觀
察力,所謂的運動戰,也不過是流於形式的漫遊、亂竄,毫不具積極性、侵略性;但多了這敏銳
的觀察力,運動戰便能昇華至迅速、精準以致於瞬間結束戰鬥的層次,到達了這個層面,攻擊只
在直線的最短距離。

那麼再假設,如果今天我與對手置身於狹小的空間內,且彼此都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面對功力與
我相當的對手,我是否仍要繼續保持運動戰的思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yygoto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