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武術的過程中,講究動作或招式的圓融、精妙固然為重,但勁道的純然與渾厚亦是修行的重點,兩者該係兼容並蓄,不可偏廢。而事實上,兩者也是互為表離,彼此關連,無法做單純的切割。

        於截拳道,招式與勁力的養成是同步進行的,以下引述台灣截拳道與原始截拳道的訓練方式作為分享:

        台灣截拳道對於勁力一詞,解釋為吋勁,當然,「吋勁」一詞,每種武術對其解釋各有不同,有以出手距離分者,有以勁力型態分者,在此我不討論何種解釋方為恰當,僅就台灣截拳道對於吋勁的養成,於我所知曉的部分做介紹,吋勁係一種身體重量的釋放,台灣截拳道係以單一肢體的分離開始練習,以體會個體所能發揮出的最大重量,隨者各部分於分離狀態下,能夠輕鬆自然的甩出各部所應具有的重量,並配合適當的初速度、結構、接觸時間、滲透距離等要素,故可將身體重量轉化成傷敵的勁道,並於搏戰中視情況運用不同的動作、招式發揮身體的重量,我個人對其定義為:「吋勁為體,招式為用。」;


        而原始截拳道係以OGP為架構,從該架構發揮力學概念,從打擊線保持power line,打擊過程保持body alignment,前手接觸目標同時前腳跟觸地,最後隨著前腳尖踏地同時後腳落地,動作的起始至結束,都有其力學運用的原理與結構的配合。原始截拳道拳、腿的技術不多,許多人在略微接觸時,都會說原始截拳道很簡單,但是,換個角度而言,結構越是簡單的的玩意,其內涵講究的門道就越多,原始截拳道動作不多,是為了讓每招都能夠反覆精鍊,以達成以一式應百招,同樣一個直拳,些許變化角度,或者是變化打擊的時間點,雖然還是一招,但卻能夠應付不同的情況,而在角度、時間的改變之下,又如何讓直拳發揮出最佳的威力,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外人所觀簡單無奇的表象下,所蘊含的深刻功力,Sifu Ted 曾說:『Jeet Kune DO is simple but not easy.』,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由上兩段分述台灣截拳道與原始截拳道的勁力概念,其實可以發現,一者稱勁力為吋勁,一者則稱其為力學結構,其實本質上,兩者都在強調者同一項事實,勁力的發出,若撇開內家拳或者氣功類的說法不論,其實皆係利用人體的重量為本,配合結構的或離或整,以及適當的加速度與打擊時間,便能夠發揮良好的勁道,我認為,就外門武術來說,這是勁力一個不變的真理,即便各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實際上運用與追求的,都是同樣的原理與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gyygoto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